炎帝大殿正景。記者樊德平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山西高平位於黃河中上游,太行山西南部,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,也是中華始祖炎帝故里;不僅有大陸目前發現最早的炎帝陵石碑,羊頭山上更有神農城、神農泉、五穀畦等遺跡遺存;山下有保存完好的炎帝行宮、寢宮、中廟等35處廟宇院落,並存有110餘通記載炎帝事蹟的碑刻,數量之多、記載之全,全大陸獨有。高平炎帝陵位於當地神農鎮莊里村,當地老百姓俗稱「皇墳」,陵寢旁有祭祀的五穀廟,始建於元初大德九年,迄今近800年歷史,陵前還完整保存著明萬曆三十九年的「炎帝陵」石碑。2014年,當地在原址、原塚、原廟的基礎上,啟動炎帝陵保護性擴修;如今的高平炎帝陵,是一處占地600餘畝、建築面積達1萬1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築群。遊客來此,最先經過的是一座四柱三枋式沖天石牌坊,牌坊後面是500米長的朝聖大道,寓意華夏5000年文明。大道盡頭接著「天梯」,共有12個梯段、108個台階,中間鑲嵌12塊雕龍丹陛石,最上一塊丹陛石圖案為坐龍,代表華夏始祖炎帝;其餘11塊為左右兩條龍,有三層含義:一是「炎黃結盟」,分別代表炎帝和黃帝;二是左龍為春分,右龍為秋分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,施雨露而澤天下;三是代表世世代代龍的傳人、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。爬上天梯後,方抵炎帝陵主體建築,依中軸線由南向北,依次建有「一門三大殿」:山門、功德殿、始祖殿和炎帝大殿,為四進三重院落;中軸線兩側布置有鐘鼓亭、聚賢堂、關聖殿、醫藥堂、百草殿、五穀殿等。炎帝大殿供奉黑臉炎帝神像。記者樊德平/攝影 分享 facebook 「炎帝大殿」是陵區中最宏偉的建築,按照北京故宮太和殿形制而建,建築面積1687平米,總高度24米,相當於6層樓高,是皇家最高級別建築規制。大殿內四周壁上繪有宏大的「朝謁炎帝圖」,一邊是歷代帝王將相,一邊是天地海四方諸神,最後以媽祖的「海」收尾,以此貼近台灣民眾耕深的媽祖文化。大殿內供奉的黑臉炎帝神像,為擴修時新塑。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會會長米東明指出,黑臉有三種意涵,一是象徵炎帝的公平正義,二是代表農民日曬勞作,三是炎帝嘗百草中毒而亡的獻身精神。台灣目前供奉炎帝神農的200多座宮廟裡,有近七成就是祭拜黑臉神農大帝;米東明說,這也是大殿供奉黑臉炎帝的原因之一。大殿邊上的五穀殿,是炎帝陵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廟宇,舊稱「五穀廟」,是古時官方祭祀炎帝的處所。五穀殿旁的炎帝陵寢,是以大陸31個省、市、自治區,台灣、香港、澳門的土壤培土築壇重修而成,以示此為華夏子孫共同膜拜的神聖之地。炎帝陵每個周末上午均有開門迎賓儀式。記者樊德平/攝影 分享 facebook
85DA6FEE6DD44C53
arrow
arrow

    mathewru5l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